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,尽量闭嘴!
--> 本頁主題: 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,尽量闭嘴!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温州好男人


級別:新手上路 ( 8 )
發帖:180
威望:28 點
金錢:4136 USD
貢獻:9 點
註冊:2023-04-24


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,尽量闭嘴!



  有位朋友的经历,很有讨论价值。
  他在项目组负责数据整理,明明是协作方给的原始材料有误,汇报时却被组长当众指出“不够严谨”。
  于是,他当时脸一热,立刻拿出聊天记录逐条反驳,结果会议变成了辩论赛,最后组长只说了句“先解决问题,会后再谈责任”。散场时,他能感觉到大家看他的眼神都带着点异样。
  其实吧,这种事情很常见。本来有理,因为误操作,最后也变成没理了。在很多领导眼里,就算他争赢了又能怎样?项目进度耽误了,团队气氛搞僵了,最后领导记着的,只会是‘那个爱抬杠的年轻人’。
  当你处于劣势,对方(尤其是掌握话语权的人)已经预设了立场,你的争辩,在他听来,要么是噪音,要么是罪证,唯独不是道理。
  大家可以看看《雍正王朝》里的张廷玉。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闹得最凶时,他作为上书房大臣,多少次被卷入漩涡,却总能做到“万言万当,不如一默”。
  太子被废时,群臣要么站队要么劝谏,只有他一言不发,默默处理案牍。不是他没有看法,而是他清楚,在局势不明朗时,任何言语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。后来雍正能重用他,看重的正是这份“静气”。
  人为什么会忍不住争执?
  多半是因为觉得“被冤枉”“不被理解”,想立刻证明自己是对的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每个人的认知就像一口井,你站在自己的井里看天空,和别人站在他们的井里看到的,本就不是同一片。
  这时候非要争出个是非,就像跟井里的青蛙争论天空有多大,纯属白费力气。
  《菜根谭》里说“静中观心,真妄毕见”,意思是只有在安静的时候,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。
  我认识位老中医,他诊室里挂着块匾“守静”。
  有次遇到个病人,因为药效慢在诊室大吵大闹,说医生耽误病情。老中医不恼也不辩,只是让护士递杯水,等对方骂够了,才慢悠悠说:“你这病是肝气郁结,越急越重,要么咱先调情绪,要么另请高明。”后来那病人服了药,专程来道歉,说那天要是医生跟他吵起来,估计自己当场就得犯病。
  有人可能会说,难道就该任人欺负?其实“闭嘴” 和 “退让” 是两码事。
  退让是放弃原则,而闭嘴是战略暂停。
  就像下围棋,遇到对方猛攻时,高明的棋手不会立刻反击,而是先稳住阵脚,看清棋路再落子。
  当年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,次次避让,不是怕他,而是知道“两虎相斗,必有一伤”,赵国经不起内耗。后来廉颇负荆请罪,成就“将相和” 的美谈,不正是因为蔺相如的 “静” 为双方都留了余地吗?
  生活里的很多麻烦,其实都是“说” 出来的。
  本来只是小摩擦,三句话不对付就升级成冲突;本来能私下解决的问题,非要闹到众人面前,最后骑虎难下,从争吵变成互骂。最后,谁还记得最初的那件小事?
  所以我说:认知不同,不必相融;层次不同,不必争辩。
  每个人,都只能站在自己的认知层面说话、看问题。
  这句话,值得反复读三遍。
  你的领导,他看到的可能只是项目搞砸了、客户投诉了、上面施压了,他需要一个“责任人”来平息事端,保住他自己的位置。他的认知里,“快速平息风波”比“彻底弄清真相”更重要。
  你的同事,可能基于过往对你的印象、或者他自身的利益考量,选择性地相信了对你不利的说法。他们的认知里,维护小团体的“安全感”或自身的利益,可能比你的“清白”更重要。
  甚至那个冤枉你的人,他可能就坚信自己看到的那点“证据”,或者基于某种偏见,就认定是你的错。他的认知,就局限在那个狭窄的框框里。
  你想靠一番慷慨陈词,就瞬间拔高他们的认知水平,让他们突破自身利益、情感、偏见的束缚,站到你的角度,用你的逻辑去理解问题?这比登天还难!就像跟一个坚信地球是平的人,你怎么跟他证明地球是圆的?他只会觉得你在胡言乱语。
  井蛙不可语海,夏虫不可语冰。

赞(2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07-27 06:48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長垣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163
威望:198 點
金錢:17836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5-05-25


感谢分享
TOP Posted: 07-27 07:03 #1樓 引用 | 點評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